2022年4月3日 星期日

【山東曲阜】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孔廟、孔府

世界文化遺址:山東曲阜三孔之孔廟、孔府、孔林

提到山東,除了饅頭、餃子、大餅等麵食外,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影響中華文明最深的人—孔夫子—了吧。從小國文課、歷史課就一直離不開孔子,對於我們來說,孔子有著其他學者無法取代的地位。在孔子離世後的兩千多年間,仍有許多帝王會到孔子的家鄉曲阜,表達對於孔子奠定中國文學、禮學的感激之情。難得有機會來到山東,當然必須得到三孔文化遺址朝拜。

↑曲阜獲頒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我們一大早先到曲阜遊客服務中心,購買曲阜市文物景區專用門票,這個門票可以一次性參觀三孔遺址↓


孔廟


孔廟建於春秋,歷經2000多年各朝代近百次的修建擴增,直到明、清時有了現今的規模。孔廟的南北長1300多公尺、東西寬150多公尺,三路布局、九進院落,皆以一條中路為中心,呈現左右對稱的配置型態,與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三大古建築群。孔廟的中路自南向北依次是萬仞宮牆、金聲玉振坊、泮水橋、欞星門、太和元氣坊、至聖廟坊、聖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聖蹟殿

此外,孔廟內存有自漢代以來的1000多塊石刻,對於後世研究古代歷史、文化有非常高的價值。孔廟面積如此之大卻能在這2000多年來保存良好,被稱為世界建築史的奇蹟,並在2006年被中國評為首批5A級景區。我個人的猜測是認為,很有可能就算打仗,歷代君王也不願背負著毀壞孔廟的罪名,因此才能讓孔廟被完好的保存下來。此外,儒家思想對於治國也是十分重要。北宋時曲阜雖遭金兵南侵,但金國上層深知若想要在中原站穩腳步,必須依靠儒家思想,因此修建擴增孔廟共達4次之多。


萬仞宮牆


↑孔廟最南邊的正門萬仞宮牆,坊額上的字為清乾隆帝御筆。

我們搭乘曲阜遊客服務中心的大巴,來到了孔廟。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的廟宇。為表達對孔子的尊重跟對儒學的推崇,歷史上曾有12位皇帝親臨曲阜致祭,並將後世的孔門弟子及儒學大師配祀孔廟。孔廟最南邊的正門為萬仞宮牆,而「萬仞宮牆」的典故出自於《論語·子張》。

叔孫大夫在朝上說:「子貢比孔子的學問還要淵博。」,子貢得知後回應:「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足肩頭高,別人很容易看到裡面的房舍有多好看。老師的牆有好幾仞高,只有找到了門,走進去,才能看到牆內雄偉的建築。可惜能找到門的人畢竟很少。所以叔孫大夫這樣評價老師的學問,不也是很正常嗎?」

因此,後世就以「萬仞宮牆」形容孔子學問淵博。

↑萬仞宮牆外的美景↓


金聲玉振坊、欞星門、太和元氣坊


金聲玉振坊建於明嘉靖17年(公元1538年),坊額上的字筆力雄勁,出自明朝著名書法家胡纘宗之手。後面分別為欞星門(坊額以黃字雕刻)及太和元氣坊(坊額以綠字雕刻)。

「金聲玉振」典故出自於《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孟子以奏樂全過程,象徵孔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成,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磐(玉振)告終,集眾音之大成一樣。

金聲玉振坊欞星門泮水橋連接,橋後左右各有一個下馬碑,不管是普通老百姓、文武百官,甚至是皇帝都必須下馬過轎,以示尊敬。欞星門建於清乾隆19年(西元1754年),傳說欞星是天上的文星,古代帝王祭天時首先祭欞星,祈求國家人才輩出,祭祀孔子也如同祭天。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嘉靖23年(公元1544年),坊額上的字為當時的山東巡撫曾銑所寫。太和元氣代表孔子思想就如同天地孕育萬物一樣,讓人類思想得到昇華。


至聖廟坊、聖時門


↑至聖廟坊、聖時門。至聖廟坊原名為宣聖廟坊,正式的建置年代不詳。

明弘治16年(西元1503年)時,孔廟圖中就已經有宣聖廟坊,而於清雍正7年(西元1729年)時,被改名為至聖廟坊。宣聖、至聖都是後代對孔子的尊稱。

↑孔廟內的大鼎↓


弘道門


↑弘道門始建於明洪武10年(1377年),為明初時孔廟大門。↓

清世宗依《論語·衛靈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涵命名弘道門,並為其御書匾額,意思是:「人能夠使道發揚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擴大。」過了弘道門便進入了孔廟第三進院落。


大中門


↑大中門始建於宋代,為北宋時孔廟大門。

大中門較弘道門長,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大中門原名中和門,於明弘治13年 (西元1500年)重修擴建後改名。大中門的中,取自中庸的「中」,也就是大中至正的意思。如今的3門建築於清朝所建,並由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同文門


↑同文門始建於宋代,經歷代重修。

清康熙時,此門名參同門,於清雍正7年 (1729年)時,取《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被欽定為同文門。同文門的左、右分別有洪武碑亭、永樂碑亭,而著名的成化碑就在洪武碑亭前。


成化碑


成化碑
↑成化碑因立於明成化年間而得名

成化碑立於明成化4年(西元1468年),明憲宗朱見深御制碑文,極力讚揚孔子及其思想,為曲阜諸碑中對孔子推崇最高的一座。另外,由於書法渾厚莊嚴、收放得體,為楷書臨摹的範本。


奎文閣


↑奎文閣初建於北宋天禧2年(西元1018年)

奎文閣原名藏書閣,專門收藏歷代帝王御賜的各種書籍和墨跡。漢代時,《孝經援神契》緯書中有奎主文章之說,後世認為奎星為天上文官之首,主宰文運與文章興衰。歷代帝王亦把孔子比作奎星,因此藏書閣於金章宗明昌2年(公元1191年)重建時被更名為奎文閣,並於明弘治17年 (西元1507年)擴建,為中國著名的木結構閣樓之一。

↑奎文閣內陳列著孔子聖蹟圖,描繪了孔子的一生。↓

在奎文閣走廊上的東西各有一座石碑,東為《奎文閣賦》,由明朝詩人李東陽撰文;西為《奎文閣重置書籍記》,記載了明正德6年(西元1511年)時,奎文閣藏書被農民起義軍破壞又被重置的情況。

奎文閣賦
↑奎文閣賦

奎文閣重置書籍記
↑奎文閣重置書籍記


十三碑亭


過了奎文閣便是十三碑亭院,為孔廟的第六進院落。十三碑亭始建於唐朝,元朝增添二座碑亭、清朝再添九座,院內共計有13座碑亭、存有唐朝至民國間的50多塊碑,碑上的文字有漢文、蒙古文、滿文等。

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內的石碑↓
十三碑亭

有些石碑因為歷經的較為久遠,文字都有點模糊了,若是用蒙古文或是滿文來書寫的,更是無法看懂。


大成門


過了十三碑亭院,便來到了大成門。從大成門開始,孔廟分為三路建築群,分別是祭祀孔子及先儒先賢的中路建築群 (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聖蹟殿)、祭祀孔子祖先的東路建築群(崇聖門、詩禮堂、故井、魯壁、崇聖祠、家廟),以及祭祀孔子父母的西路建築群(啟聖門、金絲堂、啟聖王殿、啟聖王寢殿)。


杏壇


杏壇
第七進院落中的杏壇,相傳為孔子講學授徒之處

孔子45代孫孔道輔把舊基改為露天的三層磚臺,並在周邊環植杏樹。金明昌年間,在壇上建亭。到了明隆慶3年(西元1569年),改建為重檐十字脊,上覆黃琉璃瓦,牌匾為乾隆皇帝所御筆。清代皇帝謁廟時,杏壇為陪祭王公大臣的禮拜之處。平時釋奠—也就是祭祀孔子時,則做為鳴鐘擊鼓之所。

↑杏壇旁發現的超聰明松鼠,不怕人,還把瓜子都藏起來。


大成殿


大成殿
↑大成殿的屋頂類型為重檐歇山頂,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為「東方三大殿」。

大成殿於唐代時稱為文宣王殿,原為五間,於宋天禧2年大修時,移至現今的為至並擴增為七間。宋崇寧3年(西元 1104 年)時,徽宗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下詔書將殿名變更為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築,是祭祀孔子的正殿,重檐九脊、周繞迴廊、雕樑畫棟、宏偉壯觀,正面的大成殿匾額出自清雍正皇帝之手。大殿內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殿內懸掛清康熙皇帝手書之萬世師表等十多方塊匾額。

大成殿
↑大成殿大廳上的匾額「生民未有」出自清雍正之手

「生民未有」出自於《孟子·公孫丑上》:「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孟子認為,自從有人類以來,從來沒有過像孔子一般的聖人。不只孟子如此覺得,孔門後世弟子都對孔子是如此的評價。

↑大成殿前年歲悠久的大樹↓


寢殿


孔廟寢殿設於大成殿之後,為前朝後殿的傳統形式。孔廟寢殿始建於宋天禧2年(西元1018年),並於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重建,是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的殿堂,內設有神龕及亓官氏牌位。

↑目前寢殿內亦展示著孔子世家譜↓


聖蹟殿


聖蹟殿內之「萬世師表」匾額出自清康熙皇帝手書

聖蹟殿位於孔廟最後的第九進院落,明萬曆20年(西元1592年)為存放孔子聖蹟之圖的石刻而建,並因此而得名為聖蹟殿。殿內存有描述孔子醫生主要活動的120幅石刻圖畫,以及晉、唐著名畫家顧愷之、吳道子所繪之孔子畫像石刻。

↑聖蹟殿內展示著孔子聖蹟圖,並有相對應的現代版解說↓


后土祠


后土祠為供俸孔廟土地神之處

聖蹟殿旁設置的后土祠始建於金代,明弘治年間火災後重建,現建築為1988年所重建。


孔宅故井


↑相傳為孔子當年的吃水井,水既清且渫,被稱為聖水。↓

明正德年間在此修欄立下孔宅故井的石碑,清乾隆皇帝祭祀時曾飲此水拜師。


魯壁


此壁原為孔子故居的牆壁

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於壁內。漢武帝時,魯恭王拆除孔子故居時,發現《論語》、《孝經》等古文竹簡。明代為紀念其保存儒家經典而刻立石碑。


詩禮堂


↑為紀念孔子教育兒子孔鯉學詩、學禮,明弘治年間闢建詩禮堂。

據論語記載,孔子閒時立於堂前,喊住快步走過的兒子孔鯉,問他學詩了沒有,教育他:「不學詩,無以言。」,另一天又教育他:「不學禮,無以立。」,也因此,學詩、學禮就成了孔子後代的組訓。

過去,祭祀孔子前在此演習禮儀。清代康熙、乾隆皇帝謁廟致祭後,曾在此聽孔子後裔講解經書。詩禮堂東側有廂房9間,為禮器庫,儲放祭祀用的器物。

↑詩禮堂內可愛的孔子郵局郵筒

↑詩禮堂內牆上的孔子事蹟圖

逛完孔廟之後,我們實在太餓了,再加上外面零下的溫度,讓我們必須先補充點熱量。因此一家三口就先到附近的子曰倒貼燒餅吃午餐,吃完再走到孔廟旁邊的孔府參觀。

↑孔廟附近的街道搭配上馬車,真的好美阿。


孔府


孔府本名衍聖公府,位於孔廟東側,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以看管孔廟內的孔子遺物並供奉孔子。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稱,為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跟孔廟相同採九進庭院,三路布局。隨著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築也不斷擴大,是中國僅次於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


孔府大門


匾額「聖府」二字出自明朝嚴嵩之手

孔府大門為五檁懸山式建築,大門兩邊的對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據說出自清代大學士紀曉嵐之手,意涵孔子的後代子孫,同享孔子的福祿、世代尊榮;並評價孔子的文章道德,與天不老。

↑孔府第一進院落


孔府二門 聖人之門


↑二門的匾額「聖人之門」出自明代大學士李東陽之手


孔府三門 重光門


↑重光門為孔府儀門,明弘治16年(西元1503年)建。

重光門因匾額為明世宗御賜之「恩賜重光」而得名,習稱儀門或塞門。重光門平時關閉,只在皇帝親臨、迎接聖旨、祭孔、婚喪等大典活動才可打開,為孔府各建築中的最高規格。


孔府辦公之處


孔府為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府邸前面主要為辦公之處,包括大堂、六廳、二堂、以及三堂。

大堂為衍聖公迎接聖旨、處理重大公務之處,上懸清順治帝御賜管理孔氏族人之匾額,中設暖閣和公案,兩旁設鹵簿儀仗。

大堂東西兩側為六廳,包括:大廳、東廂知印廳、典籍廳、管勾廳、西廂掌書廳、司樂廳、百戶廳,是衍聖公屬下的主要辦事機構,類似於朝廷的六部,各廳職官秩視四至七品不等。大堂後,分別為二堂及三堂。二堂也叫後廳,是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或替朝廷考試禮學、樂學的地方;三堂又稱退廳,是衍聖公處理公文的地方。

石流位於孔府外宅與內宅連接門的西側

由於孔府內嚴守男女內外之別,規定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挑水夫將水由此倒入,隔牆流進宅內水池,供衍聖公及眷屬使用。


孔府內宅


三堂之後,便是孔府的內宅部分,稱內宅院。


前上房內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

前上房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也是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主要場所。中堂之上,掛有一幅慈禧親筆寫的字。

↑孔府內的圓形小門很有古代宮殿的建築風格

↑小小的單人床,感覺腿伸不直阿。

↑家訓館內有著各姓氏的家訓

↑孔家府邸真的不同凡響,難怪被稱為天下第一家。

↑孔府內常駐著不同的文化及藝術展覽


後花園


孔府後花園創建於明弘治16年(西元1503年),為孔府的私家園林,為大學士李東陽監工設計,後經多次擴建達到現存規模。清嘉慶年間,因73代孫衍聖公孔慶鎔在園內置入奇異鐵礦石,故又名「鐵山園」。

↑五柏抱槐,樹齡400多年的自然生長奇觀。

五柏抱槐為後花園一景,因在聖人之地出現,被人們賦予人團結、和諧的生活理念。

↑後花園內奇特的圖畫,不管從什麼角度看,前方道路都是筆直的。

↑逛完孔府後,我們從後花園旁的小門離開。


↑美麗的街道,怎麼拍都古色古香。


景點資訊


山東曲阜孔廟、孔府
營業時間:早上8點~下午5點半
地址:中國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神道路 (google ma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