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大寺世界遺產碑旁的可愛小鹿們
2013.10.12
奈良市是日本奈良縣的首府,位於大阪以東約45公里處。這座城市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登記在案的世界遺產包含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元興寺、藥師寺及唐招提寺等,被譽為日本的歷史古都之一。

↑ 在地下鐵京都站購入奈良斑鳩一日券
這次我是從京都出發,選擇十分划算的奈良・斑鳩1dayチケット(奈良斑鳩一日券)。這張一日券不僅可以自由搭乘指定區間的近鐵列車與巴士,還能在部分設施享有門票折扣,對於計畫密集行程的旅人來說相當划算。
來奈良市的必訪行程,當然少不了東大寺大佛、可愛的小鹿、興福寺五重塔與春日大社。但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勝之外,奈良町的懷舊街區與猿澤池、荒池的幽靜景緻也同樣值得細細走訪。
接下來,我將分享我這次的奈良一日散策行程,從世界遺產出發,逐步深入奈良街巷中那股最迷人的靜謐與日常。
奈良公園

↑ 奈良公園的入口石碑處也可以看到興福寺的世界遺產碑
奈良公園是奈良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離近鐵奈良站不遠,公園內散佈著許多古老景點,包括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奈良國立博物館、正倉院等。

景點跟景點之間都可以看到超級多的小鹿,除了可以觀察小鹿們之間的互動外,遊客也可以跟公園內的小販買鹿餅餵小鹿。
世界遺產。興福寺
興福寺建立於710年,是奈良時代早期的一座寺廟,最初由日本皇室支持贊助,後來成為藤原氏等貴族家族的庇護地。與東大寺同為奈良六大寺之一,見證了奈良時代日本佛教繁榮的時期。

↑ 左上:南円堂、左下:東金堂、右:五重塔
興福寺最著名的建築物為五重塔,這座塔也是奈良市的地標之一,從730年建置至今已被燒毀了五次,現在的五重塔約建於1426年左右。由於考量到時間安排,興福寺我就沒有買票入內參拜了。
奧村紀念館
從興福寺前往東大寺的路上,會經過一處免費的休憩所—奧村紀念館。

↑ 左上:遠眺東大寺、左下:遠眺若草山、右:奧村紀念館介紹
館內設有奈良information center以及與地震相關的展示物,並提供免費茶水,此外屋頂的觀景台還可以看到東大寺以及若草山,很推薦經過可以入內參觀看看。
世界遺產。東大寺
東大寺建於奈良時代,最初是為聖武天皇的皇太子基親王祈福而興建的,其前身始於神龜五年(728年)的金鍾山寺。後來,由於國分二寺的詔令,於天平十五年(743年)升格為大和國金光明寺。
*註:國分二寺是奈良時代實行國分制度的一部分,分別是金光明寺和法華寺。這兩座寺廟都被建立在各自的國(行政區劃)內,成為該國的國分寺,主要是為了推廣佛教、祈求國家安寧和繁榮。*
從近鐵奈良站走到東大寺大約1公里,建議可以先繞到剛剛提到的興福寺、奧村紀念館晃晃,路途中還可以在公園內看到很多可愛的小鹿。

↑ 左上:入口處鹿餅小販、左下:東大寺世界遺產碑、右下:東大寺南大門
前身為國分寺的東大寺,兼有研究佛教教理和培養學僧的任務,成為八宗(法性宗、法相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真言宗)兼學的學問寺。東大寺歷經多次天災和戰亂的破壞,但在歷代的努力下,始終持續進行維護和修復。由於保存了眾多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東大寺也成為傳統佛教儀禮的中心之一,目前為日本華嚴宗大本山。

↑左上+右下:東大寺南大門木質結構、左下+右上:東大寺南大門仁王像(金剛力士像)
南大門為東大寺的正門。最初奈良時代建置的南大門於平安時代因大風而倒塌,現在的門重建於鎌倉時代,於建仁三年(1203年)與安置於門內的仁王像同時竣工。南大門與大佛殿搭配,為日本最大的山門,伸至天棚的18根大圓柱每根都高達21公尺,門的高度從基壇以上算起也超過25公尺。
南大門的金剛力士像是兩尊巨大木像,因被置於南大門內,於1203年竣工後長達700多年幾乎再無修理,損傷嚴重,直到1988年才又花費五年時間進行修理。在此期間,兩尊金剛力士像體內發現了許多經卷、文書以及墨書銘,打開了木像建造的秘密及歷史。

↑左下:東大寺中門、右上:東大寺鏡池、右下:東大寺大佛殿
走進南大門、經過中門後,就是東大寺最著名的大佛殿。大佛殿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築物之一,其中的盧舍那大佛為世界最大金銅佛像。

↑左上:大佛殿外部、左下:奈良時代東大寺復原模型、右上:盧舍那大佛、右下:大佛鼻孔
進入大佛殿需要額外購票。大佛殿內除了盧舍那大佛外,還能看到虛空藏菩薩、廣目天、多聞天的神像。此外,殿內也擺放著奈良時代東大寺七堂伽藍的復原模型。目前的大佛殿再建於江戶時代,雖然歷經幾個時代的破壞使東大寺的規模不如以往,但也使我們更能感受到這段古老歷史的真實性。
殿內的盧舍那大佛高達15公尺,其巍峨的身影和莊嚴的表情代表著佛教的至高境界,也是奈良時代佛教興盛的象徵。殿內有一根穿著孔的大木圓柱,由於跟大佛鼻孔一樣大故又稱「大佛鼻孔」,只要能順利鑽過孔洞,就可以無病無災。
世界遺產。春日大社
春日大社是奈良八大社之一,於768年創建,社內供奉的神明包括武甕槌命、經津主命、天兒屋根命和比賣神。春日大社在奈良時代中期至平安時代早期,一度成為藤原氏的家族神社,被視為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春日大社於每年3月13日皆會舉行春日祭,為國家和人民的平安祈福,時至今日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此外,每年10月春日大社境内的鹿苑切鹿角場地都會舉辦「切鹿角」儀式,此儀式源自江戶時代,至今已經有340年的歷史,彰顯著奈良與鹿共生的悠久傳統。

剛好這次拜訪也碰到了切鹿角儀式。在切鹿角儀式中,被稱為「勢子」的男子把擁有巨大鹿角的神鹿引入特定的場地內,這些神鹿被認為是神之使者。在儀式中,勢子會使用特殊的工具,將神鹿的角切下,並將這些鹿角奉獻給神明,祈求神明保佑當地的豐收。
而除了祈福外,切鹿角主要也是要避免公鹿在秋天發情期時互相用角攻擊,或襲擊奈良公園的遊客,所以這是保護鹿及保護人,讓兩者和平共存的重要活動。

↑左下:春日大社世界遺產碑、右上:春日大社二之鳥居前、右下:春日大社伏鹿手水所
穿過春日大社二之鳥居後,最先被入口處的伏鹿手水所給吸引。傳說春日大社的祭神武甕槌命就是騎著一頭白鹿從茨城縣鹿島神宮到奈良的,所以一直以來在奈良鹿都被視為神的使者好好地對待。所以在正式進入春日大社前,大家也要在鹿的監督下好好洗手唷。

↑左上:春日大社南門、左下:春日大社直會殿、右上+右下:春日大社迴廊所
春日大社坐落的御蓋山(春日山)自古以來便被視為神明鎮守之神山。奈良建都之時,為祈求國泰平安,從鹿島神宮迎接武甕槌命神像來到御蓋山的山頂浮雲峰。直至神護景雲2年(768年),在稱德天皇的敕命下,左大臣藤原永手在御蓋山半山腰興建了壯麗雄偉的社殿,並請來經津主命、天兒屋根命和比賣神等尊貴的神靈,正式開啟了春日大社的歷史。
自春日大社建立以來,已經歷了超過1200年的悠久歷史,而每隔20年一次的「式年造替」至今已經實行了60次。藉由這項制度,社殿定期得到修復,使春日大社的歷史得以源源不絕地傳承。
奈良雙池。荒池與猿澤池

↑ 左上:荒池、右上:春日大社一之鳥居、左下:菊水樓、右下:柳茶屋・奈良茶飯
沿途看到許多古色古香的老建築,包括傳統料亭「菊水樓」以及「柳茶屋」,這些建築本身就是一種風景,即使不用餐,從外觀看也能感受到濃濃懷舊氣息。雖然這次沒有機會嘗到奈良名物「奈良茶飯」,但下次再來一定會試試看!
離開荒池後,沿著參道一路走向興福寺方向,映入眼簾的是奈良另一座著名池塘——猿澤池。

↑ 左上:猿澤池、右上:采女神社、左下:遠望興福寺五重塔、右下:可愛人力轎
穿過春日大社那條靜謐的參道,來到猿澤池時,眼前的景色忽然變得開闊而平靜。池中央那塊巨石穩穩地立在水面上,四周的倒影在陽光下閃著柔和光澤,整個畫面彷彿被時間輕輕放慢了一拍。池邊不遠,就是小巧的「采女神社」,牆上那個畫著紅心的大字「えんむすび」顯得既可愛又溫暖,也讓人想起這裡自古以來就是祈求良緣的場所。
順著池畔望去,興福寺的五重塔穩穩地映在視線深處,像是守護著這片寧靜風景的老靈魂。而在池邊的角落,遇見了一台特別的人力轎。這不是一般的觀光花車,車上不僅掛著可愛的氣球動物和繽紛布幔,還貼著一張手寫的「御願書」,說明他們免費為奈良的孩子們提供搭乘體驗,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為孩子們的笑容灑下祝福。這樣的溫柔與貼心,也讓人心中泛起一絲暖意。
「中谷堂」草餅

↑ 左上+右上:東向商店街、左下:中谷堂、右下:草餅
離開靜謐的猿澤池後,再次走入市街的喧囂,這裡是奈良最具人氣的「東向商店街」。從車站往東走,很快就能進入這條熱鬧的步行街,街道兩側不僅有琳瑯滿目的伴手禮、雜貨與藥妝店,還藏著不少人氣小吃與傳統老店。就連平日午後,這裡依然人潮不減,空氣中瀰漫著期待與好奇的味道。
在這條街上最不能錯過的,就是「中谷堂」的草餅。買上一顆剛搗好的草餅,趁熱咬下一口,柔軟的外皮與溫潤的紅豆餡在嘴裡化開,還帶有淡淡的艾草香,這種平凡又動人的味道,是旅行中特別珍惜的小確幸。
奈良町

↑ 左:町家空間、右:十月書林古書店
熱鬧的街道之中,也藏著幾處讓人放慢腳步的小角落。像是這間名為「町家空間」的複合店鋪,復古的木門後是一條長廊,裡頭聚集了幾家風格各異的特色小店和咖啡廳,不定期還有展覽和活動,是旅人們不經意就會被吸引停下來的小宇宙。
一旁的「十月書林」則是間古書店,窄窄的走道兩側堆滿了舊書與雜誌,一走進去就像進入時光隧道。這裡的書價多半親切,也常能找到意外的寶物,不論你是愛書人還是單純想感受紙張氣味,都值得一探。然而很可惜的是,目前「十月書林」已經永久歇業了。

↑ 奈良町散策路線圖
奈良町這一帶曾是元興寺的寺域,後來逐漸發展為商家聚集的老街區。現在的奈良町結合了寺院、老宅、咖啡館與雜貨店,是許多旅人最愛的散步地區之一。在入口處看到這張「Morning Walk」地圖,詳細標示了不同主題的散策路線,包括文青風的「町家風格巡禮」、寺社參拜路線與周邊歷史景點。即使沒有特別計畫,也很適合照著地圖隨意走一圈,邊走邊感受老奈良的步調。

↑ 元興寺
元興寺是奈良町最具歷史代表性的景點之一,也是聯合國登錄的世界遺產。這座佛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飛鳥時代,據說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寺院之一。如今雖不如東大寺那樣宏偉,卻別有一種低調樸實的風範。
從入口走進來,先是經過古色古香的山門,接著是略顯樸拙卻令人平靜的本堂,整座寺院靜靜地坐落在小巷深處,就像一段被遺忘的歷史記憶,在這裡等待人們重新發現。

↑ 左上:奈良町物語館、右:躍出木雕鹿像
「奈良町物語館」展示著許多奈良町的歷史與地方特色,不只是觀光資訊中心,也像是一間用故事編織的博物館。館旁那座「木雕飛鹿」像,據說象徵奈良的生命力與傳統工藝,鹿躍出波濤,彷彿要帶著過往記憶奔向未來。

↑ 奈良町資料館
奈良町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奈良町資料館」,館內展出許多珍貴的生活器物、紙本記錄與風俗文物,讓人能夠貼近百年前奈良庶民的生活面貌,特別吸引外國旅客拍照、感受日本的傳統文化脈動。若時間允許,這裡非常值得花個十分鐘細細欣賞。
館內掛了很多奈良町常見的吉祥物——「身代わり猿」,「身代わり猿」是一種用布縫製而成的紅色猴子形吊飾,看起來像是蜷縮身體的猿猴,通常會掛在門前或屋簷下,象徵「替身驅厄、平安無事」。
近鐵奈良站前商圈

離開靜謐的老街之後,走回近鐵奈良站前的商圈,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熱鬧的拱廊商店街聚集了各式商店,很適合採購伴手禮。從傳統到現代,這一路的變化,也正好為今日的奈良小旅行劃下溫暖的句點。
傍晚時分,我們回到了近鐵奈良站。雖然只是短短一日,奈良卻用它獨有的步調與溫柔,留下了比預期還要豐富的記憶。下次再來時,也許該預留更多時間,讓身體與心都能更慢、更深地沉浸其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